发布日期:2024-06-24 16:35 点击次数:156
2001年10月14日,张学良在美国檀香山的史特劳比医院里去世。他的一生功过各半,“过”是指在九一八事变中,他表现懦弱,以不抵抗的方式将东北交了出去,然而“功”是指,在西安事变中,他扣押蒋介石,迫使国民党停止剿共,联共抗日。也是因此,他成了民族英雄。
可除此之外,张学良还有一个举动,让世人匪夷所思。临终前,他竟然将自己的亿万家产全部捐给了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。
在西安事变后,张学良一直被蒋介石囚禁,直到蒋经国去世之后才被放出来。
在囚禁的五十年间,他仅仅有一些津贴,这些津贴也只能顾得住自己的吃喝,而从军时的东北财产也全部被日军吞并。
那么,张学良的亿万家产到底是从哪里来?
作为爱国的将才张学良又为何将钱捐给美国,而不是捐给大陆或者是自己的儿女呢?
下面为大家一一讲解,请细心阅读。
财产的来源
张学良的的财产来源分三个方面;一方面是自己在被囚禁时,蒋介石发给他的一些津贴,但这也只是占据他遗产的很小一部分,另一个是父亲张作霖的遗产。
虽然张作霖的遗产数不胜数,但后来都基本被蒋介石拿来充公,等到张学良被放出来的时候,遗产也已经所剩无几。
然而这万贯家产最大的来源竟然是张学良的妻子于凤至,一个痴情的女子,张学良并不喜欢的女子。
妻子于凤至
1901年,张学良出生在辽宁省鞍山市,父亲张作霖是名霸一方的军阀首领,这也就注定了张学良的一生离不开军队,婚姻当然也由不得自己。
1915年,家教严格的父亲张作霖为张学良安排了一桩婚事,女方就是梨树县商会会长于文斗家的三小姐于凤至。
在那时,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本是常态,可对于一直接受着西方教育,并崇尚着新思想的张学良来讲,他很排斥旧婚姻。但他又怎么可能拗得过自己的父亲张作霖呢。张作霖告诉张学良,张学良的第一任妻子必须听他的,在结婚以后,如果不喜欢这样的旧式婚姻,让媳妇在家里跟着自己的母亲,张学良也可以在外面找女人,到时候他也不管。
最终张学良与于凤至成了婚,并在次年生下唯一的女儿—张闾瑛。
于凤至大张学良三岁,由于张学良内心极度追求自由和新思想,所以,在他心里一直没有承认于凤至是自己的妻子,在生活中也是以大姐相称。
可对于于凤至来讲,张学良却是她这这一辈子追随一生的男人。
尽管张学良对待自己很是冷漠,但凭着自己的修养和良好的家教,于凤至就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好媳妇,这也是张作霖最愿意看到的。
虽然张学良对于这个妻子毫不在意,但于凤至却还是努力地想要得到丈夫的认可。
可最后,她不仅没有得到张学良的关注,反而却随着一个女人的出现几乎失去了自己的爱人,这个女人的名字叫赵一荻。
赵一荻的出现
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期,张学良与赵一荻相识,有一个是东三省军的团长,一个是东三省外交顾问之女,两人可谓是一见钟情。
虽然此时的张学良已经有了家室,但他对于家里人也没有隐瞒赵一荻的事情,并且在在1929年还邀请赵一荻去“奉天”旅游。
后来这件事情也是人尽皆知,大街小巷都传开了。对于两人的感情,赵一荻的父亲却无比反对,最后还发了一条声明,称女儿赵一荻为了自由,私自离家,不知去向,并按照家法削除赵一荻在家族中的名字,以后发生任何事情也不再负责。
最终,即使于凤至对于赵一荻有任何的意见,但还是被迫接受了这位和她有着竞争关系的妹妹。虽然于凤至与赵一荻两人以“大姐”和“小妹”相互称呼,但这么久以来,张学良的心思到底是什么样的,于凤至比谁都清楚。
西安事变被囚禁,于凤至多次求情
1928年,张作霖在乘火车时,因受到日军的埋伏不幸身亡,张学良子承父业担任“东北省保安司令”。
之后的张学良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,一边是虎视眈眈的日军,一边又是国民党军队。经过再三思量,他选择投靠国民党,因为这总比被日军占领了要好。
为了尽早结束国共内战,张学良帮助蒋介石打败阎锡山和汪精卫等人,因此受到蒋介石的重用。
1931年,9月18日,“九一八事变”爆发,当时日军军队武器装备精良,远胜于东北军。此时张学良认为,既能减少伤亡,又能保住东北的办法,那就是不抵抗。
这一退步,相当于直接打开了东三省的大门,日军也毫不费力地占领东三省。之后,张学良开始后悔自己所做的决定,但此时后悔也没什么用了,他只能继续跟着蒋介石,找到将功补过的机会。
接着,日本人凭借精良的武器,继续将战势蔓延,甚至放话要统治中国,现在看看,这简直就是在说鬼话。
眼看着国内情势危急,众人呼吁国共联合抗日,可此时的蒋介石仍然固执己见,坚持内战。
1936年12月,蒋介石前往西安督战,张学良与杨虎城请求蒋介石商量“联共抗日”事宜,可没想到蒋介石直接拒接。
因为之前的“九一八事变”张学良心中一直悔恨万分,再加上蒋介石现在仍然不同意抗击计划,无奈的他只好与杨虎城两人带兵挟持了蒋介石,强行逼老蒋抗日,之后便通电全国:停止一切内战,共同抗日。
此次西安事变,使我民族在危急时刻形成了统一全民抗日阵线,也是国共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,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。
西安事变之后,为了抗日全局着想,张学良和杨虎城释放了蒋介石。可像蒋介石这种睚眦必报的人怎能忍受自己的手下背叛自己。
1938年11月,张学良和杨虎城被囚禁了起来,不久,杨虎城遭到国民党的暗杀,蒋介石因为忌惮张学良手下的东北军,只能继续囚禁他。
当时,于凤至从英国回来之后,得知了“西安事变”后,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,随后就找到自己的干姐姐“宋美龄”希望她能在蒋介石面前讲些好话,放了张学良。
张学良的行为对于蒋介石而言相当于是谋反,哪能轻易就放过呢,没有落得和杨虎城同样的下场就已经很不错了。之后蒋介石让宋美龄给于凤至回电,意思仅表示,可以履行承诺,保证张学良的人身安全。
在经过数次的碰壁之后,于凤至也只能作罢,安顿好英国的事情之后,便立即赶回浙江,陪伴张学良。
可能是因为精神压力大,在陪伴张学良的过程中,于凤至的身体每况愈下,乳房部位长的疮也开始溃烂。看着于凤至每日受尽病痛的折磨,张学良于心不忍,他向负责监管他的戴笠提出申请,请求于凤至可以去美国就医。
1940年的冬天,于凤至经过批准,独自前往美国治病,这一别,似乎就是永别。
于凤至
在美国仍然不忘张学良
于凤至独自前往美国,不仅仅是为了救治自身的疾病,更大的信念是还想要救出被囚禁的张学良。
为防止蒋介石翻脸,对张家赶尽杀绝,于凤至先是将孩子安顿到了美国,并按照张学良的要求,对一些重要的文件进行了备份和保存。最后拿着治疗剩下的钱,去了美国华尔街的股票大厅,凭着自己在东北大学学习的知识,和从父亲身上学到的从商经验,她在美国赚了很多钱。
此时她,已经是一位能够以个人财力影响美国政治的富豪,凭着自己实力,于凤至向蒋介石施压,试图以此逼迫蒋介石放了张学良,但万万没想到,这不仅没有让张学良得到释放,反而激怒了蒋介石。
蒋介石逼迫张学良写下《忏悔录》,内容就是一些,立志救国,反而却误国,的一些话。而这些话,作为张学良的妻子,一眼看出这就不是出自他的手笔,对于西安事变,张学良一直不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行为,再加上他性格执拗,根本不可能写出这样的话。
张学良曾告诉过于凤至,无论今后是什么情况,让她都不要再回到贵州。
可此时的于凤至想到张学良在被囚禁时所受到的苦难,她的心里更是难受,同时更多的是对蒋介石的愤怒。之后在美国公开痛斥蒋介石:蒋介石把国家的责任都推给张学良,并欺骗世人,欺骗台湾民众,欺骗蒋介石的追随者。
接着,美台双方纷纷对蒋介石进行了批判,《洛杉矶太阳报》和《纽约时报》也向蒋介石发难,“众人呼吁唤张学良自由”。
这么多的事情,一时间让蒋介石不知所措,同时也非常的愤怒,甚至对张学良起了杀心。
这时,张学良却突然写下《离婚协议书》并寄给了于凤至,这一纸离婚书仿佛如晴天霹雳一般,让她难以接受。自己一心想要救出丈夫,谁知最终只等到了一张离婚书。
不过此时,于凤至也意识到,蒋介石此次肯定火气不小,若是再进一步相逼,张学良的性命就难以保证了。最终她在离婚协议上签下了字。
于凤至逝世后将遗产交给张学良
两人离婚后,于凤至仍然想方设法营救张学良,但为了张学良的安全考虑,她没有再采取过硬的手段。
1988年,蒋经国去世,张学良终于获得了自由。得知消息后的于凤至也是十分开心,此时的她已经91岁了,此时的她恨不得立即飞往台湾见到张学良,可她虚弱的身体恐怕不能支持到颠簸到台湾。1990年3月,于凤至心脏病发作,倒在了自家的院子中。
这个痴情到极致的女人,尽管活了93岁,可她却从来没有一天是为自己而活着。去世后,她还是把自己的遗产交给了张学良。
于凤至去世四年后,张学良才来看望于凤至,此时的他,面对的只是一座冷冰冰的墓碑。
此时的张学良也已经有九十岁的高龄,当他望着于凤至的墓碑时,也许他的心里也会有愧疚,也会有伤心吧。
在看望过于凤至之后,张学良再也没有回去过,而是在夏威夷度过了自己的十年,直到2001年,张学良在檀香山逝世。
遗产捐赠美国的原因
张学良逝世后,他把遗产捐给了哥伦比亚大学,对于此事,张学良也曾做过一些解释;他将字画以及信件等捐给哥伦比亚也是出于对藏品的考虑,哥伦比亚对于文物的保存在世界上是排在世界前列的。
那么字画捐赠可以理解,但是为何金钱也要捐给哥伦比亚呢?
一方面是出于对子女的考虑。张学良的儿女们经济实力足以让他们安稳度日,没有必要再把遗产交给他们,徒增风险。
对于为什么不交给大陆?
可能是因为九一八事变,让他心里觉得愧疚不安,他无法再面对东北的乡亲父,无法面对大陆的人民,所以也是一种逃避的心理吧。
不管之前或后来他做过一些什么事情,之后张学良不顾自身安危,为国家再次作出贡献的行为也是值得尊敬的。